答復類型:A類
民革永春總支部: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永春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建議提案》收悉。由縣食安辦牽頭,會同縣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辦理,現將有關情況匯總答復如下:
一、及時部署,落實整改任務
我縣召開食品安全工作會議,認真分析和研究建議中提到的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將存在的隱患逐一分解,細化到各相關單位,明確責任,推動整改工作高效落實。
二、完善機制,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
針對壓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的建議,縣食安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鄉鎮、縣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嚴格按照《永春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全面鋪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形成監管合力。
1.落實屬地包保責任。一是利用好國家級“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平臺”,不斷補充更新數據臺賬,現全縣ABCD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6520家,其中:A級主體2家,B級主體20家,C級主體173家,D級主體6325家。二是嚴格落實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建立縣、鎮(鄉)、村三級包保干部“三張清單、一項承諾書”工作機制,全縣現涉及包保干部563人,其中:縣級8人,鎮(鄉)級50人,村級504人。三是加強包保干部業務培訓,根據實際工作中提出的新要求、日常工作中的難點要點梳理培訓計劃,提升包保干部業務能力,有效強化了責任落實。四是縣、鎮(鄉)、村三級包保干部照單履責、開展督導,截至目前全縣包保干部均按照包保督導頻次完成督導任務。
2.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縣市場監管局一是組織開展“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食品安全走訪服務活動,積極宣傳我縣扶持食品生產企業發展的有關惠企政策,鼓勵企業開展HACCP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企業和學校解決問題25個。二是加大力度指導全縣食品生產企業106家、學校食堂81家按規定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規范《食品安全總監(員)守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等制度,提高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化錄入率。三是邀請專家為我縣的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舉辦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及食品添加劑的合規使用有關要求解讀培訓,促進我縣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加強質量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嚴格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三、突出重點,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實效
針對緊盯重點環節,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實效的建議,縣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強化我縣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全縣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加大對食品安全重點環節的監管
1.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縣市場監管局一是集中約談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商,組織開展大宗食材全覆蓋監督抽檢,對監督抽檢發現的不合格信息將移交紀檢監察組并抄送縣教育局,問責相關負責人,學校負責人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得到明顯提高。二是突出協同合作,強化督導落實。聯合紀檢監察等部門開展三輪全覆蓋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已全部督促學校整改到位。三是促進硬件提升,提高校園食安水平。促進多家學校投入資金145萬,對10家學校食堂進行改造升級,硬件設施得到有效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檢查發現問題215個,已全部整改完成,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起,問責2個單位、10位負責人,建立和完善制度2個,發放提醒敦促函一份,實施“校園餐”舉報獎勵1件1人,公布成果13批,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穩定向好。其中,永春縣在中小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中推行的“兩抓一看”做法,得到泉州市食安辦的認可并全市行文推廣。
2.開展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縣市場監管局將肉類經營戶納入專項檢查對象開展檢查,共檢查225戶次,檢測肉類255批次,檢測結果均合格;對燒烤、餐飲店抽檢4批次,檢測結果均合格。檢查中立案查處未履行進貨查驗、未經許可從事經營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案件22起。
3.開展食品摻雜摻假和非法添加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縣市場監管局針對整治的重點領域、重點行為,開展生產企業專項檢查,并結合年度監督抽檢計劃開展相應的檢測。一是對全縣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開展全覆蓋的監督抽檢;同時根據往年抽檢情況及平常監管實際,排查重點監管名單,進行“回頭看”專項檢查。二是梳理、排查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檢查頻次,開展冷凍水產品非法使用添加劑專項抽檢5批次。
4.開展種植養殖環節源頭監管。縣農業農村局一是加強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全縣已建立長期定位監測點135個,強化對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18927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二是積極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指導建立10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示范片,全縣實施示范片5000畝。定期發布預測預報14期,開展農藥減量行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確保農藥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2%以上。三是持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縣畜禽養殖場的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7.32%。同時,通過推廣生豬生態養殖模式,外山鄉等鄉鎮形成了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機制。
(二)加強食品安全薄弱區域的監管
1.開展重要節日、重點區域檢查。縣市場監管局以節日熱銷食品和糧油制品為重點產品,加大監督檢查頻次和力度,強化風險防控處置。制定全縣農村食品專項抽檢計劃,組織完成17批次的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未發現不合格。
2.開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小食雜(以下簡稱“三小”)檢查。縣市場監管局按照“亮證亮照經營、安全承諾、單據留存、操作規范、場所清潔”六項標準,對“三小”進行整治提升。專項行動以來,檢查“三小”單位2140家次,發現違法違規問題107家,目前均已組織開展整改提升。
3.開展農村餐飲服務管理。縣市場監管局加強與各鄉鎮、外燴餐飲行業協會的配合和指導,重點強化辦證少、行業自律和規范弱的鄉鎮展開重點的排查和治理,指導相關經營戶規范從業要求,并引導他們到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取得合法身份。截至目前全縣已有93家外燴經營單位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其中流動廚師專營59家,餐飲店兼營外燴服務的34家。
4.開展流動攤點整治。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加大對流動攤販的整治力度,執法人員按定崗位、定責任對各個路段、各個區域進行巡查監管,著重對縣城區學校周邊流動食品攤點進行集中整治,今年共清理整治食品攤販500余攤(次)。
四、強化能力,協作配合完善監管體系
針對強化能力鍛造,建設統一權威監管體系的建議,各職能部門加強監測以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利用省級“一品一碼”信息追溯系統推進“一品一碼”工作,協作配合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一)加強監測,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1.強化日常快檢。一是縣農業農村局完成快檢8604批次,合格率100%。二是縣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快速檢測5.2萬多批次,不合格50批次,不合格食品及時處置到位。三是縣衛健局抽檢餐(飲)具80份,合格率100%。四是縣發改局開展政策性糧食半年檢13批次,合格率100%,有效做好庫存糧食質量管理。
2.組織監督抽檢。縣食安辦下達相關職能部門分別承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數,各單位均照單履職,按時完成抽檢任務。一是縣市場監管局計劃開展監督抽檢1498批次,目前已完成抽樣1183批次,完成檢測1071批次,發現19批次不合格產品,均已開展核查處置工作。二是縣發改局組織對全縣庫存糧食抽樣送檢16份,合格率100%。開展糧儲系統治理“餐桌污染”專項檢查1次,送檢2份,合格率100%。三是縣農業農村局完成省市縣三級監督抽檢任務102批次,合格率100%。四是縣衛健局累計報告食源性疾病監測病例546例,完成任務率達60.67%。
3.開展風險監測。一是永春生態環境局累計對9家涉鎘等重金屬企業開展21家次排查行動,并對2023年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均已完成整改,未出現反彈現象。二是縣農業農村局完成風險監測任務271批次,發現1批次不合格產品,已開展核查處置工作。三是縣林業局監測竹筍、油茶籽及其產地土壤抽樣55批次,加強食用林產品生產質量管控。四是縣衛健局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完成390份,及時編制《永春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為開展食品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二)信息追溯,推進“一品一碼”工作
各單位利用省級“一品一碼”信息追溯系統,推進信息可溯源可查詢。一是縣市場監管局督促、指導全縣食品經營戶在省平臺注冊用戶2007戶,錄入追溯信息619萬條。二是縣農業農村局推進包含11個重點品種等630家生產備案主體進駐省級可追溯并行系統,共開展線上巡查800人次,巡查主體13799家次,實現賦碼出證5495批次。三是縣衛健局扎實推進全縣3家企業全部使用“一品一碼”追溯體系。
五、行刑銜接,嚴格執法遏制違法行為
針對完善行刑銜接,嚴打涉食違法犯罪行為的建議,我縣依托“大機制、大平臺、大數據、大隊伍”社會治理服務模式,以黨政同責主導,各行政執法部門與公、檢、法密切協作配合,加強行刑銜接,完善信息交流、案件通報、聯席會議等機制,各司其職,嚴查嚴打,形成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
1.開展“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縣農業農村局嚴厲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82人次,檢查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等各類農資生產經營主體185家次,受理群眾涉農領域來電來訪問題20件,辦結滿意率100%。立案查辦農業案件35起,包括生豬屠宰案件10起、動衛案件4起、農安案件7起、野生植物案件11起、飼料案件1起,畜牧案件1起,農藥案件1起,其中移送公安機關3起。
2.開展全鏈條監督檢測工作,強化監管執法力度。縣市場監管局開展全鏈條的監督抽檢和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工作,今年已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071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檢測5.2萬多批次;開展專項整治8個,查處食品違法經營案件91起,罰沒10.74萬元。
3.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縣市場監管局進一步細化消費維權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投訴舉報的接收、處理和反饋機制,依托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全國食品安全知情人報告系統、福建省信訪信息系統及泉州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共處理食品類投訴149件,食品類舉報52件,按時辦結反饋率100%。引導大型商超主動通過ODR渠道在線解決消費糾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持續深入開展“昆侖”專項行動。縣公安局貫徹落實“昆侖2025”“食安10號”專項行動,制定《全縣公安機關“昆侖-2025”專項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已核查相關線索5條,破獲非法屠宰生豬案件4起、破獲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起,采取強制措施21人,有力打擊震懾了違法犯罪,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5.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縣法院加強與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等相關單位的交流和信息共享,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長效機制。今年共審結涉食品安全案件2件2人。
6.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縣檢察院與職能部門加強線索摸排,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不規范經營行為及時責令整改,今年共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件。同時向社會公眾宣傳法律知識,增強公眾的法治意識和公共利益保護意識,引導公眾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公共利益的良好局面。
六、多元共治,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針對推進多元共治,營造食品安全優良環境的建議,縣食安辦制定了《永春縣食品安全新聞宣傳工作制度》,定于每月15日為“食品安全集中宣傳日”集中宣傳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并牽頭舉辦“永春縣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等主題宣傳活動,要求各鄉鎮、各成員單位在群眾“看得見”的地方全面打造宣傳陣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滲透式的宣傳格局,提高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營造濃厚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氛圍。
(一)部門聯動,營造良好氛圍
各鄉鎮、各職能部門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科技下鄉、“中國農民豐收節”“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活動,以縣食安辦、宣傳部牽頭,在城區三個LED大屏幕、香都廣場、公交車站設置食品安全宣傳廣告牌、公交車車體廣告、各單位LED、公眾號,形式多樣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增加群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食品安全知識的了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能力。“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全縣共出動人員317人次,發放宣傳材料9800余份,舉辦現場宣傳活動36場次,展出宣傳展板、懸掛標語96塊,播放科普公益廣告及LED137次。各鄉鎮、各單位在媒體、公眾號報道宣傳42篇,進一步營造食品安全工作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
(二)多措并舉,開展宣傳活動
縣司法局把食品安全普法宣傳納入永春縣“八五”普法規劃,結合憲法宣傳周等時間節點,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宣傳12場,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50余人次。縣市場監管局開展“進市場、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鄉鎮”五進宣傳。發起食品安全“你點我檢”36批次;調配快檢車25車次開展“你送我檢”活動,為群眾免費檢測302批次;通過局微信公眾號發布消費警示、外燴餐飲紅黑榜等。縣農業農村局進行永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形象宣傳,通過東南晚報新聞欄目播放永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形象宣傳片,進一步提高永春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教育。縣發改局大力弘揚厲行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宣傳教育,發放宣傳圖冊2000余份。縣公安局、法院、檢察院進一步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入戶訪查、各派出機構LED、以案釋法等多種形式警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者和農業種植養殖戶遵守法律規定。各鄉鎮積極組織村級食品安全協管員參加食品安全法律培訓教育活動,提升群眾自我保護意識。
感謝您對我縣食品安全工作的關心與支持以及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分管領導:蘇榮臻
經辦人員:縣食安辦鄭建紅
聯系電話:23876213
永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8月6日
(此件主動公開)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