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市監函〔2025〕24號
答復類型:A類
林曉檳委員:
《關于搭建永春有根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議》(第1604019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局結合工作職能,在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中持續深耕有根產業科研創新、質量標準與檢測服務三大領域,取得較好成效。
一、深耕科技創新,筑牢產業升級技術支撐
我局組織國家燃香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以下簡稱“國家香檢中心”)通過深化產學研融合、突破關鍵技術、完善科研載體,為香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硬核支撐。一是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依托清華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福建省博士創新站等平臺,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穩定合作機制,形成“高校研發+中心轉化+企業應用”的創新鏈條。近年來,聯合承擔省、市科技項目20余項,在天然香料精油提取、燃香安全性能優化等領域取得系列突破。二是突破產業關鍵技術瓶頸。聚焦香產業“卡脖子”技術,建成福建省首個天然香料精油研究中心,配置氣質聯用儀、CO2超臨界萃取設備、三級分子分離系統等大型科研設備60多臺套,開展永春蘆柑、沉香、檀香等多種特色原料的精油提取研究,為企業新產品研發提供前置技術支撐。截至目前,中心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6篇(其中SCI收錄4篇),擁有國家專利427項,推動傳統香品向健康化、功能化升級。三是完善科研服務平臺。中心先后獲批泉州市A級新型研發機構、科技特派工作站等資質,設立“專家工作站”“博士創新站”“香產業鏈科技特派團工作站”,組建由1名博士、8名研究生領銜的專業科研團隊,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科技特派幫扶服務。開展專利導航助企活動,構建燃香產業專利數據庫,免費向多家企業許可專利技術,推動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強化質量標準,構建產業規范發展體系
我局以標準制修訂為抓手,推動香產業從“經驗生產”向“標準生產”轉型,為平臺建設提供規范化支撐。一是主導多層次標準體系建設。國家香檢中心作為全國日用雜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燃香分標委會副秘書長單位、福建省燃香類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累計主導制定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9項、地方標準7項、團體標準13項,涵蓋燃香產品安全、沉香栽培、天然香料檢測等全產業鏈環節。指導老醋協會制定《永春醋》等團體標準2項。組織企事業單位參與《日用陶瓷生產企業循環利用評估導則》等標準制定。二是推動兩岸標準共通融合。開展全省首批“兩岸燃香檢測與文化(表演)標準共通試點”工作,組建兩岸香行業標準化專家庫,引導兩岸香業協會聯合培育2項地方標準、多項團體標準,推動兩岸香產品檢測方法、安全指標、文化展示等方面的標準協同,為香產品跨區域流通掃清技術壁壘,助力永春香“走出去”。三是加強標準化落地服務。深入有根產業企業開展標準化培訓10余場次,覆蓋企業30余家,指導企業將標準融入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成品檢驗全流程。
三、優化檢驗檢測服務,筑牢產業質量安全防線
我局以精準檢測、風險預警、質量技術幫扶為核心,構建全鏈條質量服務體系,為平臺建設提供質量保障。一是提升全維度檢測能力。指導國家香檢中心圍繞燃香產品安全、性能、成分等關鍵指標,構建覆蓋含水率、煙塵量、苯系物、重金屬、沉香乙醇提取物等130多項參數的檢測能力,年承接省、市監督抽查任務近100批次,產品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為產業質量管控提供權威數據支撐。二是強化風險監測與預警。組織國家香檢中心申報并獲批全省燃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站點,2021年以來累計開展風險監測5次,檢測產品達200批次,建立“風險識別-分析-預警-處置”閉環機制,及時排查重金屬超標、標簽不規范等潛在風險,保障消費者權益。目前,我縣香產品質量安全總體處于“低敏感度”水平,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三是加強質量幫扶。我局組織開展陶瓷行業質量提升培訓會,邀請省陶檢中心和方圓認證中心的專家從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監督抽查等進行講解授課,指導我縣陶瓷產品生產企業解決產品質量提升中的問題。組織有根產業企業參與首席質量官、卓越績效等管理體系業務培訓,提升我縣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聚焦有根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需求,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協同、完善標準體系、提升檢測服務效能,全力助推我縣有根產業向“高端化、標準化、國際化”邁進,為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感謝您對我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分管領導:潘崇岫
經辦人員:李偉炷
聯系電話:23891352
永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8月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