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優化調查標準,有效避免了工作中的‘簡單化’‘一刀切’,有效維護了群眾利益,極大減輕了基層的工作負擔。”在自然資源部6月20日召開的“為基層解難題辦實事”座談會上,山東省德州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趙攀在談到自然資源部有關新政策對基層工作的影響時如是說。
據悉,針對地方和基層反映強烈的“數據打架”“簡單化”“一刀切”以及“唯技術論”等問題,自然資源部主動換位思考、靠前服務,調整優化調查規則,著力提升調查監測的工作效能,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座談會上,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司長王華斌介紹,針對以往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國土調查與國家林草局組織的森林草原濕地調查因標準不一致,導致數據打架,給基層管理帶來困擾的問題,2025年自然資源部加強部局協同,建立年度林草濕荒調查監測與國土調查協同機制,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時點、統一平臺”等要求,同步開展并實現數據聯動更新,從源頭上解決標準差異、邊界交叉和數據矛盾,推動形成各級自然資源和林草主管部門共建、共認、共享、共用的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成果,加快建成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現狀“一張底圖”。
為從源頭上減少層層加碼發“衛片”,促進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自然資源部發揮地信測繪技術優勢,加快構建全國自然資源系統遙感影像共享應用機制。統籌全國自然資源系統遙感影像獲取,加強生產計劃協同,避免重復處理。同時將加大高精度遙感影像供給力度,加快數據更新頻次,并通過“天地圖”等平臺面向全系統、全社會提供服務,助力基層常態化開展自查自糾。
“以前國土調查工作中,國家于每年年底統一組織開展衛星遙感監測,提取疑似變化圖斑下發地方開展實地調查舉證。地方反映集中下發圖斑量大,時間緊、任務重。”王華斌說,2025年,自然資源部調整優化工作流程,不再集中下發疑似變化圖斑,充分依靠基層力量據實開展調查;支持各地把調查工作做在日常,平時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地類變化都可以通過日常變更的渠道進行變更,緩解年底集中調查的工作壓力。自然資源部重點強化“事后監管”,通過內業核查、實地抽查等手段,確保成果真實可靠。同時,強調調查工作中應據實反映調查時點的真實狀況,堅決杜絕不顧客觀情況、通過突擊整改等行為影響調查成果真實性,乃至損害農民利益等行為。
“國土調查是例行體檢,反映調查時點國土利用現狀,不能直接作為管理依據。比如,農民已批宅基地,不能因現狀種玉米、蔬菜等,就按照耕地管理阻止個人翻建。應充分考慮地類來源的合法合規合理性,綜合管理信息作出用地性質判斷。”王華斌表示,針對以往出現的個別地方簡單機械運用調查成果,執行政策出現偏差等情況,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開展了多次業務培訓,促進基層部門準確理解管理政策,規范運用調查監測成果,堅決糾正“唯技術論”、簡單依據調查數據進行管理,損害農民利益等行為。(來源:自然資源部)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